产业创收,敲开幸福门
每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不同,扶贫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新疆机场集团党委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2018年,新疆机场集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建立养羊合作社,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羊群产生的粪便用于苗圃基地、稻田及其他农作物施肥,种出玉米、草料又可用于制作羊群的饲料,逐步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农业经济。养羊合作社先期投入34万元补贴1700只羊,每年按季度分红。2018年就有144名贫困人员享受到每只羊220元的红利。
于田县木尕拉镇巴什喀群村苇叶加工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忙碌着
木尕拉镇阿亚格喀群村村民巴克·伊布拉音开心地说道:“我家有20只羊,现在羊还在,每年我还能分到4400元红利,非常感谢新疆机场集团,让我家过上幸福生活。”有了稳定的收入,巴克·伊布拉音对新生活更有奔头了。
2018年,新疆机场集团充分挖掘新疆传统食品手工馕文化,投资200余万元在于田县木尕拉镇吐格曼阔恰村建立了集加工包装、经营销售、品牌打造为一体的传统手工打馕合作社,让村民借助传统手艺增收致富。
“我每天可以打400个馕,每月能领到近4000元左右的工资,现在日子过得太好了。”29岁的艾则孜·买吐送高兴地说。打馕合作社将原来村里分散的生产力进行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生产、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新格局。
于田县木尕拉镇吐格曼阔恰村村民买买提·阿不都瓦依提正在打馕。打馕合作社的成立,让他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闻着馕香,吐格曼阔恰村第一书记张晓龙喜笑颜开地说:“打馕合作社成立后吸纳近100名村民进厂务工,每天能生产五千至一万个馕,为本地贫困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直接带动70多名贫困户脱贫。”欢快的打馕声中,这些昔日为生计犯愁的村民们如今忙碌并快乐着。
规模化生产后,销路环节不能掉链子。合作社生产的玫瑰花馕、辣皮子馕、核桃馕等除了供应本地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与当地“美玉香馕”公司进行合作,建立稳定的产销链,通过积极协调机场员工自主认购、对口援疆天津市人民政府采购,截至目前已帮助销售扶贫馕100多万个,价值约300余万元。
于田县木尕拉镇阿热木喀木村赫彩服装厂的工人们正忙着制作衣服
“哒哒…哒哒哒……”位于木尕拉镇阿热木喀木村的赫彩服装厂车间里传出机械运转的声音,多条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专心致志地工作着,裁剪布料、缝制样衣、加工熨烫……经过一道道制作工序,一件件漂亮的服装呈现在人们眼前。
今年40岁的艾吾孜汗·买买提是阿热木喀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服装厂成立后优先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主动报了名,成了一名缝纫工。“服装厂离家不远,不出远门就能挣上钱,工作家庭都能兼顾,两不误。”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2019年初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总投资4800万元建成的赫彩服装厂投入运营,新疆机场集团投入资金用于完善车间基础设施,解决就业贫困户116人,月人均工资1500至4500元,新疆机场集团还将三年近400万余元的劳保服订单交付该厂生产,竭尽所能地提高村民收入。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产业+就业”——新疆机场集团的特色脱贫之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