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梅松在现场同样坦言了中通的短板。“我们在时效、上门揽收,包括承诺方面做得还不够。”他举例道,由于员工是六七点钟下班,中通的部分快件要做到当天发出比较困难。因此,未来中通的快运、快递、冷链、仓库将协同起来,在整个生态园里形成资源共享,在4-5年内实现综合物流体系的建设。
“我们还在加大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今年的投入可能是前两年的总和,”赖梅松说道。
9月16日,中通发布公告显示,将于9月29日在香港挂牌交易。无论是资本还是品牌关注度,再获加持的中通势必将进一步搅动国内物流格局。“中通需要加快重塑‘加盟制体系’,包括加盟商与当地产业的融合度,对网络升级有明确的目标,打造从同质化、差异化,到多方位的行业解决方案,”快递专家赵小敏建议。
与此同时,百世与京东物流的上市进程也成为业内的焦点。可以看出的是,尽管今年物流行业备受资本瞩目,却显现出静水流深的局面,无论是末端市场、转运环节,还是跨境仓网延伸,均是以长期主义为目的,建立起同行难以在短期超越的护城河。
问及未来的行业格局,赖梅松认为,快递的竞争一定是全链路的竞争,未来中国的快递市场一定会出现市占率超30%的企业,同时迎来1000亿件时代。在竞争中胜出的企业,一定是有好的服务,持续不断能力提升,实现规模扩大,以及强劲的网络支撑能力。在那个时候,物流价格一定会回归。
“立足于长远的企业,在今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产品、网络、产业的服务升级由于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又难以在短期内看见成效,这让很多企业犹豫不决。但是从长远来看,将助益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赵小敏向北京商报记者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