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小皮,原计划购买7月5日从吉隆坡飞往上海的机票,结果被一个名为“回国航班-全球免签”的账号骗走9800元。“回国航班-全球免签”同样是该社交平台会员,头像旁边有一个“皇冠”符号。简介自称“中国国航客服经理”。注册时间是2014年4月16日,截至2020年7月11日,共发了2951条信息,显示粉丝超过10万。
同样,张萌中招的是一个名为“国际旅游服务”的账号,注册时间是2013年8月23日,显示有11万粉丝。
和前两个账号不同的是,该账号将流量引入微信公众号,简介上写着“正规国际旅行社出票,无需刷票摇票!全都是现票。购票请认准我司对公企业账户和企业公众号。”张萌私信该账号后,关注了一个叫 “龙腾国际旅游”的微信公众号,并在公众号客服的引导下支付了46000余元。
“我们总结了一下,感觉这是同一批人、同一个套路。”杨小白分析,这些账号都购买了超过10万僵尸粉,并购买“社交平台会员”为自己加印象分,同时,每天频繁发布机票信息,造成一种专业的假象。
维权困难 涉骗账号依然活跃
7月12日,记者在该社交平台上搜索回国机票,仍能搜索到大量黄牛票务账号,真假难辨。
这些账号有共同特点:社交平台会员、10万+粉丝、频繁发布机票信息。记者查询发现,“回国航班-全球免签”的账号有1000多条评论,其中有多条评论指责其是骗子。而“航班查询-售票处”的账号7月9日发布的俄罗斯回国机票中有8个评论,都指其为骗子。
掉入“回国机票代理”陷阱后,维权非常困难。
张萌意识到自己被骗后,曾向户籍所在地天津警方寻求帮助,但因不能立即去现场录口供而无法立案。她也曾与骗子提供的公司所在地重庆警方取得联系,警方称该公司名称被冒用,无法立案。此外,她也曾与骗子收款账号所在地甘肃警方、留学地美国警方以及我驻美大使馆取得联系,但都没有立案。
求证国航
国际客票代理已全面取消
7月18日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致电国航客服热线95583,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航已经全面取消了国际客票的代理权限。去哪儿、携程等平台都没有销售国际客票,更别说社交平台了。
目前购买国际客票的途径,只有航空公司的官方渠道,如官方App、官网、机场现场销售柜台等。目前,航空公司依然在执行“五个一”政策,国际客票依然紧张。工作人员建议,需要回国的旅客可以提前在航空公司官方App中进行购票预约。
律师说法
社交平台和商业网站应认真审查入驻成员身份
四川明炬(龙泉驿)律师事务所王仁根律师表示,在代购机票性质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暂时可以区别看待。如果代理方主体真实、资质符合,双方成立代理合同法律关系,合同约定能购得机票却没购得,构成违约,可以主张违约责任;存在欺诈、趁人之危等情形,也可主张合同无效、解除或撤销合同,退还费用、赔偿损失等,可以通过协商和诉讼解决。
同时,社交平台和商业网站应该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审查入驻成员身份,如疏于审查和管理,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代理方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骗钱为目的,则涉嫌诈骗,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于受骗人说的立案难的问题,最高法关于适用《刑诉法》的解释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作出过相关规定:针对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网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管理者所在地,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也就是说,上述行为只要有一个点能与中国境内相关联,当地公安机关就应当立案侦查。(文中留学生均为化名)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多位留学生遭遇网购国际机票诈骗,涉事账号仍然活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