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服务 实现30年安全运营
30年里,变化很多,机场更大了、更美了、航线更多了;30年里,有一些东西则始终没变,比如对安全的坚守。
通航以来,温州机场始终严守安全底线,积极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MS)和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全面深化“平安机场”建设,全力抓好不停航施工管理、机坪运行安全管理、空防安全和危险品运输管理、鸟击综合防范、净空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管理等关键环节防控,连续30年实现安全生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二季度至今,温州机场运行保障能力连续四个季度列全国前三,同时,还以100%符合率顺利通过2019年度“平安民航”建设考核。
如果说安全是机场运营的生命,那么服务就是机场发展的原动力。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服务质量提升专项活动,“服务”渐成温州机场的一个品牌。
建设“智慧机场”,加大自助设备投入,自助值机、自助安检验证以及自助行李托运等设备实现“无纸化”登机,提高旅客乘机效率。
打造“96555”客服热线,开辟特殊旅客值机柜台,推出特殊旅客“最多30分钟”、无人陪伴儿童“微播报”、T1与T2航站楼免费摆渡车以及停车场充电桩等特色服务。
优化机场餐饮服务,多家店铺获得“同城同质同价”公示牌;开展场区周边和航站楼美化工程,实施厕所革命,“绿色机场”建设顺利推进。
地面交通建设不断完善,深化与交运集团战略合作,加密市区及周边地区地面班线,方便旅客出行;温州地区第一个城市航站楼——火车南站城市航站楼,延伸了地面服务。
同时,为提高旅客出行的体验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温州机场还全面打响航班正常攻坚战。积极推进A-CDM系统建设和应用,并以最高等级A级的优异成绩通过了民航局专家组的全面综合评估。大力推进机场进离场分离工作,西向航班中低空放行逐步展开。建立空管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临界航班治理和航班时刻置换。2019年,温州机场航班正常率增幅居全国千万级机场前列。
服务地方 助力擦亮“重要窗口”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温州机场来说是一场大考。武汉是温州人的“第二故乡”,同时,大量温州人在异国创业、工作,数据统计显示,疫情期间,温州的境外人员输入量占全省约60%,其中近八成来自重点疫区国家(地区)。作为温州的“空中门户”,疫情发生以来,温州机场1500多名干部员工取消休假,24小时值守,坚持把牢“大门”、筑起安全屏障。
与此同时,温州机场还开辟防疫物资运输24小时“绿色通道”;机场员工牵头成立了“9号跑道”,为防疫物资运输协调并组织航空运力。
在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时,温州机场又第一时间投入复工复产工作,加快航线恢复、加大科技投入,今年1—6月,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29位,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融入地方发展、更服务于地方发展。温州机场30年的成长史也是温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史。站在三十而立的节点上,围绕“区域枢纽机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机场、大型国际机场、通用航空基地机场”的目标定位,温州机场已准备好“再出发”。
你看,温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正加快建设,将于2022年正式投用,集多种交通换乘方式于一体,融合酒店、商务、餐饮等综合服务功能,可极大提升温州机场集疏运能力,实现从单一的航空服务功能到综合交通服务能力的转型。
你看,航空物流园区不断掀起建设热潮,在为温州机场带来航空物流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将助力温州临空经济产业发展。
根据新版总体规划,到2030年,温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8.5万吨、年飞机起降架次23.3万架次;到2050年,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5万吨,年飞机起降架次42.2万架次。届时温州机场将建成4座航站楼、3条跑道,运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区域航空服务能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