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报》称,“阿里季乌斯”也配备了SP-2惯导系统,可以显著降低无人机在空中被发现的概率,保证在敌人实施电子对抗条件下稳定工作。据推测,无人机可以携带“雷霆-2”滑翔炸弹(全重598千克,战斗装药480千克,投放距离10-50千米)或“雷霆-1”导弹(发射重量594千克,战斗装药315千克,射程120千米)。
三、命运多舛
“阿里季乌斯”属于重型无人机,是俄罗斯目前在研的三种大型打击型无人机之一。2011年开始研制,命运多舛,九年之后仍未实现量产,研制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甚至迄今喀山还流传着关于它的丑闻。
起初2011年研制工作交给喀山“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股份公司的专家。与圣彼得堡的“晶体管”公司共同研制。2013年举行了未来无人机模型的首次公开展示,当时称为“天鹰座”。
后来项目祸不单行。第一次打击——2014年西方开始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无人机无法按计划获得德国的柴油航空发动机。直到2016年试验型号才开始飞行试验,2017年,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继续开展这一项目的资金捉襟见肘。
再次打击。2018年4月,法院逮捕了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总经理戈姆津,怀疑他贪污了用于研制无人机的9亿卢布。这件事迄今也没有了结。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陷入破产的边缘,2019年末莫斯科仲裁法院通过了俄国防部对“阿里季乌斯”无人机前研制者——西蒙诺夫设计局金额为6.438亿卢布的索赔。
在丑闻愈演愈烈、法院开始调查的情况下,新型无人机的研制从喀山转到叶卡捷琳堡。2018年12月,主管武装力量物资技术保障的国防部副部长克里沃鲁奇科视察喀山时声称,重型无人机的研制工作已经交给了新的承包商——乌拉尔民用航空工厂(此前负责“前哨”无人机及其改进版本“前哨-R”的批量组装)。
2019年12月,俄国防部与乌拉尔民用航空工厂签订了新的“阿里季乌斯-RU”无人机试验设计工作合同。这是这一无人机的最终方案,军方和研制者对重型无人机的所有试验进行了总结。据报道,这一版本满足了军方所有需求,应用了俄罗斯在无人机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将成为下一步量产、向俄军供货的基础。按照计划,俄罗斯空天军、海军都将列装“阿里季乌斯-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