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模拟,中国民航5109航班坠地前的最后时刻,制作:黑暗驯兽师
事后中国民航局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民航5109航班1985.1.18济南张庄机场空难的原因:
1、由于能见度低下,飞机在进近过程中机组只顾目视寻找跑道而忽视仪表飞行导致发生向右偏航后得不到及时的修正。
2、机组在浓雾中打开着陆灯产生的“光幕”现象进一步降低了能见度间接导致机组无法看清跑道。
3、在塔台要求机组复飞后机组依然犹豫不决,继续强行进近,导致丧失复飞机会。
4、机组在下降过程中放襟翼38°而不是规定的30°,导致飞机下降速度过快,造成复飞困难。
5、机组复飞时忘记将襟翼复位,拉杆时用力过猛导致飞机失速。
同时报告还批评了济南张庄机场方面救援指挥混乱,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延误了最佳抢救伤员的时机。
B-434号机性能数据
型号:安-24PB型运输机
乘员:机组5人+载员50人
长度:23.52米
翼展:29.2米
高度:8.32米
空重:13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1000千克
最大商载:5500千克
发动机:两台AN-24A型涡桨发动机,单台2549马力。
经济巡航飞行速度:450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400千米
载重航程:550千米
附录1:济南张庄机场简介
济南张庄机场位于济南市西郊张庄村。始建于1938年8月,系日军为侵略中国的需要而建。机场占地5315亩,土质跑道,以38°为跑道中心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土质跑道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条长1000米、宽100米的沥青跑道,跑道方向仍为38°。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沥青跑道西侧修建一条长2200米、宽60米、厚0.16米的水泥混凝土跑道,中心线仍为38度。1985年11月,从英国引进的肖特-360型飞机在张庄机场投入营运,张庄机场由中途站变为有始发航班的航空港。1989年3月至9月,人民空军某师改建跑道至长2200米、宽45米、厚0.28米,仍为水泥混凝土跑道。1989年11月15日复航,可起降三叉戟客机。1990年4月8日,机场首航MD-82客机。
张庄机场航站楼和塔台
1958年济南航站开航时,机场仅有278平方米的候机室。1966年新建候机楼1200平方米。1987年、1990年在原候机楼基础上分别增加484平方米和571平方米,为国际候机室和联检房。1977年修建机库,建筑面积1106平方米。同年12月建气象雷达站,建筑面积323平方米。1987年12月建航管总机楼300平方米。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后转为军用机场,现已关闭。
附录2:八该一反对内容
该复飞的复飞、该穿云的穿云、该返航的返航、该备降的备降、该绕飞的绕飞、该等待的等待、该提醒的提醒、该动手的动手;反对盲目蛮干。
该复飞的复飞
进近中出现下列情况应果断复飞:
1.仪表进近机上导航无线电罗盘或飞行仪表失效影响正常进近时;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一片浓雾中的绝命复飞,回顾中国民航5109航班1985.1.18济南空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