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过规划设计,实现雨污分流,避免水体的污染。
飞行区内的污水来源主要是配套设施小区生活污水、除冰坪的除冰废液以及维修机库的油污水。小区污水在设计时考虑单独的排污线路,进入机场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维修机库的油污水需设置油污分离系统,集中处理油污;除冰液的主要成分为乙二醇类溶液,对土壤和水体均会造成污染,设计过程中考虑在除冰机位设置独立的除冰液收集设施,实现除冰液的集中处理,回收再利用。
航站区及陆侧配套区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考虑单独排放,集中处理。通过对污水系统的优化设计,目标实现机场雨污分流比例达到100%。
提高污水排放标准。为了减少对沿海的污染,对机场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的标准,高于国家要求的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污水中氮、磷的排放浓度更低。
通过上述规划方案并辅以新材料、新技术等手段以实现海绵机场的设计理念。
五、构建基于GIS的信息排水系统
结合海绵机场监督与需求,机场片区的排水规划将建设相关信息化系统,即GIS排水信息系统的建设。该GIS系统的建设是基于对污水管线、雨水管线、中水管线以及相关资料的信息化基础之上。根据机场GIS基础系统,可以实现管线资料高效率的保存、修改、增添、删除和转移等基本管理工作,还可以实现与其他GIS系统,如道路GIS系统、电信GIS系统和暖通GIS系统等的完美整合,提高整个机场片区管理和建设的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系统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控制方式实现对供排水设施的全面、动态化管理,实时监控排水管网的关键点、自动预警等。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和云技术,进行服务效能整合与升级、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资产运维管理效率,进而提高水务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