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空人到“演员”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9月10日集结到9月25日正式演出,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留给这些在一线搞设计、抓生产的职工们切换到近乎专业的演员模式,从零起步,时间紧迫,这无疑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必须要演出高质量,我们不能辜负千万个还在岗位上辛勤工作的航空人。”中航文化党建文宣部、综合管理部部长何明彩坚定地说,“我们赶上新中国70华诞这一特殊时刻,又有这样的演出给我们机会表达心声,真的非常幸运!”
13个节目中,有4个是导演组别出心裁地为此次演出量身定做的节目,情景诗朗诵《向祖国汇报》、歌曲《中国战鹰》、舞蹈《首飞》和表演唱《梦想的工匠》。特别是舞蹈《首飞》,从机务工人的工作切入,通过演员的紧张、期待、狂喜、相拥而泣的不断变化,刻画航空人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精神特质。节奏情绪起伏大,动作难度高,队形变化复杂,更要展现刚劲有力的气魄,为此20名舞者早在8月29日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
早9点到晚上12点,这是演员们集训的每日作息安排。这个动作还可以做到更精准,这句歌词还可以演绎得更加饱满,这段台词还可以表现得更加真实,更加……更加……
副总导演洪都张红兵说:“只要看一看舞蹈演员膝盖上的累累伤痕,听一听语言类节目演员嘶哑的嗓音,就能感受到他们为这场演出所付出的努力,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一次次历练,一次次涅槃蜕变,我们的航空人唯用行动去展示对祖国沉甸甸的挚爱之情。“我很敬佩这些演员们,他们把航空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副总导演西飞谭军动情地说,“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很少人登上过这么高规格的舞台,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呈现出这样的专业水准,靠的是航空人一以贯之的认真态度和拼搏精神。”
在彩排中不难发现,不同的节目中,似乎总能看到熟悉的面孔,这是因为舞蹈演员们个个都“身怀绝技”。武越告诉记者:“晚会除了有3个独立的舞蹈节目外,还有5个歌舞类节目,舞蹈演员一人出演两个节目是常态,最多的一人四五个节目。”为了赶上下一个节目,舞蹈演员们往往是一路奔跑着去往化妆间,换服装,改造型,片刻就又重新回到台前。多支舞蹈,不同演绎,不仅要记住动作,还要流畅优美,“我们休息时间也在强化记忆,回到宾馆你会发现舞蹈演员还继续在屋里跳舞,我们还会串门沟通,互相学习。”同时兼顾4个节目的航宇青年职工胡浩说。
在这场盛会上,演员们多角度地接触到了深邃的航空工业企业文化,他们带着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情怀走上舞台,讲述航空人与祖国的血脉情缘。
“大国重器守护祖国康宁,日月星辰都是它的铆钉……”中航国际职工孙茂健独唱由李金河、武越作词的《中国战鹰》时慷慨激昂,“我要把中国战鹰飞上云霄时,航空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唱出来!”
“我扬起手臂,却没法抚平你被海风撩起的发梢……”情境诗朗诵《向祖国汇报》中罗阳母亲的扮演者通飞徐珅珅正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我虽然也是个母亲,却没有这样的心路历程,随着角色的不断融入,我和角色的共鸣越发强烈。”
胡浩一遍遍练习着跳跃:“舞蹈《首飞》让我也体验了一把AG600飞机首飞时的激动心情!”
一张张质朴的笑脸,让人难以忘怀,更难说再见……
上下协同 凝心聚力呈现完美舞台
走进演播大厅——成飞体育馆,台上,映有“向祖国汇报”金色大字的主屏幕左右各三道侧屏呈扇形打开,向外延伸,辉煌壮丽。台下,座椅按照阶梯状摆放,层次感让观看体验显著提升。“这要感谢成飞的鼎力配合,”武越诚恳地说,“体育馆本身并不适合这样的大型演出,我们想要呈现最好的综合效果,决定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进行大改造!”舞台呈弧形延伸近4米,台下座椅抬高40厘米,9个机位的全程录制,这才有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央视演播厅”的舞台效果。
细节决定成败,承办集团公司的大型文艺活动,近百家单位的数千名演职人员、观众,协调工作千头万绪。成都所有力的后勤保障让前期到达的近百名演员有序入住,迅速进入排练状态。9月20日演员们转场成飞,成飞成立了现场组、导演组、信息收集组、场地工作组等多个工作小组。“仅参与接待工作的志愿者就近百人,”成飞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冯戈利介绍,“我们对安全保障方案、演出现场布置涉及的高空作业、演出设备等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万无一失。”深夜,成飞后勤保障人员经常还在进行着现场调试工作,只为这舞台上最终呈现的流金溢彩的90分钟。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在即,那一天,蓝天下的国旗将更加艳丽,我们的战鹰将再一次飞越天安门,那时,我们再对祖国母亲说一声:“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