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尚特”无人机
“摔不起”的印度国产无人机
印度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尚不好说,但目前最大障碍就是坠机现象有些严重。
“勇士-1”无人机在2009年首次试飞时,就不幸坠毁,但印度方面仍宣称试飞获得很大成功。随后,修复后的“勇士-1”原型机在2010年恢复试飞,经过一系列飞行试验后,并没有得到印度军方的订单,只能作为技术储备。
此前,印度第一种国产侦察型无人机“尼尚特”也非常悲惨。印度陆军以447万美元的单价购买了四架,很快就全部坠毁。随后,印度陆军又购买了第二批改进型共10架,据称已坠毁了一半。
“苍鹭”无人机
目前,印度军队的主力无人机为引进以色列的“苍鹭”,估计进口了50架以上,单价超过1000万美元。该机最大起飞重量1100千克,可以连续飞行30小时,最高时速225千米,可搭载250千克有效载荷。“苍鹭”的以色列自用版可携带武器,但出口型都是非武装的。
“苍鹭”无人机在印度的操作历史比较好,仅坠毁过两三架,可靠性大大优于印度国产型号。印度军方原本计划用“勇士-2”替代进口的“苍鹭”,但从研发进程看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勇士-2”无人机
印度老百姓是无人机的“大敌”
不过,印度无人机坠毁现象,并非都是飞机设计问题。由于缺乏先进无人机操作技术经验,印度人在试验时面对复杂情况,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些无人机的坠毁,主要原因往往是风力突然变化、地形干扰通信信号、人为误操作等可避免因素。
最令使用者头疼的是,印度多数普通人对无人机的概念几乎为零。一些无人机原本考虑到意外情况,具备一些防坠毁措施,例如自动打开降落伞、设备防冲撞设计等,因此坠机后仍有修复的可能。但是,印度老百姓看到一种“没有驾驶员”的飞机落在地面,往往出于好奇心,会有大批人进行围观甚至动手破坏。
“勇士-2”坠毁现场
印度“尼尚特”无人机在2010年就连续两次遭遇这种悲剧,两次坠机都发生在印巴边境,无人机原本可以修复,但却被现场的老百姓们拿走了关键零件和设备。此次“勇士-2”坠毁现场也遭遇大批围观群众,虽然没有拾荒者“趁火打劫”,但却有不少好心人扒开飞机外壳,试图抢救“受伤飞行员”,直到警察赶来封锁现场才终止了这些行为。(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