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利说明为一种类似R-77那样采用长条主翼的空对空导弹,但采用传统尾舵,其所要改良的重点是解决采用这种布局的导弹在亚音速时机动性不佳的缺点。由此可见俄国人对中程空对空导弹的设计要求,不只是要打得远,而且要保持导弹的高机动性!传统布局的亚音速缺陷是可以理解的:像AIM-120这样采用小片控制面的传统布局导弹,在超音速时因为控制力够大,因此可以赋予需要的机动性,但到了亚音速,因为气动力可能不足,因此要高机动就会需要大攻角,那么传统翼面就面临失速的隐忧。
△俄罗斯的专利文件中疑似“产品180”的导弹设计
那么,疑似“产品180”的专利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紧临着尾舵前方安置一个固定式的小翼面,设计人员根据计算以及风洞实验制定出该小翼面与控制面的形状、尺寸、间距等几何参数范围,只要在该给定范围内,小翼面就能产生整流的效果,为大幅偏转的尾舵减低有效攻角,相当于增加尾舵的失速攻角,其作用类似飞机上的前缘襟翼。
动力方面,“产品180”也进行了改进,它采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可调整熄火时间,并适时启动第二段脉冲,用火箭推力取得足够的转弯向心力,确保打击高空的机动目标。得益于此,“产品180”的射程得以大幅提升,是早期RVV-AE的2倍,即约160千米,而据去年报道,“产品180”在试验中打出了192千米的射程,这个射程显然不逊于中国的霹雳-15。
△“产品180”服役后,俄军将拥有和霹雳-15同级别的空空导弹
“产品180”在弹载设备方面也有大幅提升:新的雷达导引头;新的修正数据链,可以更快对导弹进行修正;更精确的惯导的控制系统;更足的弹载电源,可持续工作150秒(这也侧面反应了“产品180”的射程)。
这些变化也必然“冲击”R-77原来的尺寸,“产品180”的外形虽尚未公开,但有报道称其将变得“更长”、“更重”。
△如“产品180”、霹雳-15这类空空导弹需要强大火控雷达支撑,否则只能空有射程
根据设计单位“三角旗”机械设计局的说法,“产品180”将“优于”美国的AIM-120C-7导弹,并与其后续型号相当,也就是说它要对标的是美国的AIM-120D。值得注意的是,“产品180”据称还暗藏全向(包括后半球)拦截防空导弹的功能。
“产品180”能否“挽回”俄制空空导弹名声呢?我们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