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扑在扶贫一线,刘培强换来的不仅有看到贫困户脱贫乃至致富的成就感,还有难以割舍的牵挂。在一次车祸中,古丽巴努木·伊斯玛伊木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左腿被截肢,不仅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她的家庭也因病致贫。刘培强通过自己的朋友联系新疆残联,为她配备了义肢,并承担了她的康复和护理费用。
△刘培强看望安装义肢后的古丽巴努木·伊斯玛伊木
“一个孩子出来了,一个家庭也就好了”。刘培强十分关注村里孩子的受教育情况,通过多种渠道为村里孩子争取多种类型的奖学金、助学金,做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全覆盖。他先后为古勒铁日干、硝尔哈纳村争取资金近20万元,购置桌椅、书架、图书资料和文具等。除了民航助学基金外,刘培强还捐助了村里的贫困高中生麦尔派提·阿瓦克,为她买衣服、买学习机,让她的高中生活更加美好。对自己“结亲戚”的家庭,刘培强更是经常去看望他们,赠送日用品,并教孩子们说普通话,其乐融融。
如今,古勒铁日干村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三务公开”等活动规范开展,一些新党员不断成长,在维护稳定、推进脱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丽巴努木·伊斯玛伊木已经基本恢复了劳动能力,与丈夫在集市上摆了一个凉粉摊。当刘培强前去看她的时候,她总会挽住他的胳膊,露出无比开心的笑容,她已经把刘培强当作家人看待了。麦尔派提·阿瓦克每周回家都会给刘培强打电话,跟他聊天。“他们朴素的真情让人难以忘怀,我对他们付出的并不多,他们给予了我更多。”谈到这些,刘培强甚至有些哽咽。他说,他以后还会经常回到古勒铁日干村看望这些朋友,还将继续资助麦尔派提·阿瓦克的学业,直到她大学毕业。
挂职虽然结束了,但是牵挂永远无法割舍。刘培强说,村第一书记的经历也是他提升与学习、历练的过程。同时,他身后是整个中国民航的支持。民航系统的团结合作、无私奉献深刻展现了当代民航精神。“部队、民航、古勒铁日干村是我的3个‘家’”。他说,古勒铁日干村这个“家”里有亲人,有牵挂。因为扶贫结下的不了情,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将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