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后,机长和法国官方互相指责,调查组认为机长不按规定操作导致事故发生,但机长认为法国官方隐瞒了A320客机电传系统存在的致命缺陷,并且飞机的黑匣子数据也有被篡改的情况。
不过,此事最终也没有影响A320这一机型的大卖。
1988年,空客趁热打铁宣布将进行A321项目。1993年3月11日,第一架A321首飞。此后空客又继续根据市场需要改进该型客机,最终A320系列被扩充至A318、A319、A320、A321四款。
戴安娜王妃查尔斯王子与空客A320
借着A310和A320的胜利,空客又进一步开始研发A330、A340飞机。
A330和A340有点像把A300的机身拉长,然后又把A320的飞控系统电传操作技术整合。这种研发方式使得空客各款飞机间的互通性很高,赢得了市场认可,但A340因采用4发,在经济方面略为尴尬。最终只有A330接过重任,真正成为A300/A310后第二代空客宽体飞机的代表。
在空客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欧洲各国也发现,“空中客车工业”这种航空制造同盟已经赶不上空客发展的脚步。
由于各个制造商管理权都分散在不同国家或企业,导致空客在决策速度和制造效率上都落后于竞争对手。这意味着当时的空客打造小而精的产品可以,但想大规模成体系的生产,会面临不少问题。
在各国政府的强力推进下,2001年空客正式改组为一个独立公司,公司也由“空中客车工业”更名为“空中客车”。在改组后,空客就迅速推出了自己的A380项目。
虽然我们现在说A380在商业上是个失败,但对空客来说,A380的出现意味着其真正能在技术和市场上做到和波音平起平坐,双巨头的局面也自此开始。
关于A380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各国工厂制造上的失误,第一批A380进度大大延期,并被迫三次推迟交付,这也使得各国航企更谨慎的选购此款飞机。不过这以失误也使得空客又一次梳理其供应链,使得公司整合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自A380后,空客的供应链开始不再只局限于欧洲,而是扩展至世界各地。
2005年A380首架机首飞
在空客研发A380之时,波音则押宝B787,而空客随即也推出了A350用以抗衡。但最早的的A350其实是A330的机身换新空气动力学外形和发动机,市场并不认可。
最后空客大幅度修改设计,重新推出了A350XWB,使得飞机复材使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飞机也变大不少。新的A350XWB定位介于787和777之间,但空客为新飞机预留了较大的提升空间,使得飞机机身有进一步加长的可能。
目前,空客A350XWB已经成为空客与777竞争的主力产品。其实,A350XWB也体现了空客的一贯思路,如果觉得载客太少怎么办?那就拉长再拉长。
不过虽然早期A350计划失败,空客后来还是保留了换发这一策略,并用在了A320和A330身上,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A320neo和A330neo。
空客最新的一款客机是A220,在去年美国庞巴迪关税之争中,空客仅以1美元价格就将此型产品收下,虽然也被质疑趁人之危,但商场哪有这么多仁慈可言。
不论如何,自A220后,空客终于实现了主流民用喷气客机产品线的全覆盖。
空客A220飞机
未来空客会走向何方,我们并不清楚,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空客在这50年的发展中,已经做到了极致,而这也值得中国商飞等后来者学习。
目前,空客在世界民航市场占据一半份额,并开始在世界各地构建自己的生产和供应线。
以中国举例,中国现在为空客生产A320、A350的众多机身部件,也是空客A320亚洲总装线的所在地,从这一点上看,空客已经开始由一个欧洲企业,转而成为一个世界企业。
一周前(5月22日),空客向达美航空交付了一架A220飞机,这也是其历史上交付的第12000架飞机。从0到12000,或许这就是空客为自己50岁生日交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