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引进了ARJ21机型的航司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最早运营的ARJ21机型来看,目前该机型的安全性业界有目共睹。但他也提到,ARJ21机型进一步扩大运营数量也需要国家的扶持,支线运营财政补贴也会在其中起到较大的作用。
太平洋证券在2018年发布的一则研报显示,随着国内民航事业的完善与成熟,ARJ21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国内支线航空市场的份额。天骄航空成为ARJ21的第二家国内运营航空公司,预计将带动更多支线运营商采购国产飞机,进而拉动ARJ21的订单增长。中国商飞ARJ21的产能最高为20架/年,短期内可满足国内客户的交付需求;订单的增长也有望刺激中国商飞进一步提高产能,提振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业绩表现。
也有航司目前并未明确表态是否要引进ARJ21,比如,首都航空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首都航空还没有ARJ21的引进计划,但相信随着技术升级,各大航司都有引进ARJ21的趋势。
一位航司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的机型在投入商业运营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磨合期,会存在一些小故障,起初在运营保障上会有较高的成本,但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机型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