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滨州学院飞行学院而言,目前已和山航、深航、海航、邮航、春秋航空、首都航空、国货航空、天津航空、厦航等十几家航空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联合培养飞行驾驶、飞行安全、空中乘务等运输航空人才,每年招收新学员160人左右。其中,山航是最大的客户,每年输送的学员达到60-80人。
山东省航空技术研发基地、航空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作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系统配套设施已初具规模。
2015年3月,为了不让航空类专业学生“纸上谈兵”,滨州学院索性花费数百万元从美国购入一架退役波音737-300客机,给学生当教具,一度成为网络爆点。
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学生在波音737实训平台旁值守
由此可见,发展航空特色,滨州学院是认真的。在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改革当口,滨州学院能够找准自己的特色,无疑是值得鼓励的。
更名能否成功 需走好每一步
那么,滨州学院改名为“山东航空学院”能否成功呢?按照《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规定,设置普通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类型、学科门类、教学和科研水平、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定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
不过,一个13年前还是师范类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一个刚开设航空类专业10年的应用技术型院校,要一跃冠名“山东”“航空学院”等名号,显然需要相当过硬的条件和相当充足的准备,才能说服大众。更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滨州学院需走好每一步。
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山东省政协委员、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秀国提交提案建议,滨州学院航空学科已经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是学校发挥航空学科专业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满足山东航空人才培养的需要,必将为山东航空产业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