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采用了新的发动机,ATR -600系列飞机客舱内的噪声也比上一代机型更低。坐在机翼后一排的小圈使用手机测试,起飞时客舱内的噪声略大,最高达到88分贝;而巡航时噪声则保持在80分贝左右,接近主流干线飞机水平。
不仅是满足旅客“更安静、更舒适”的基本需求,ATR同样针对旅客日益提高的机上娱乐需求提出了方案。航司仅需在飞机上安装一个不到6公斤、体积与公文包相当的模块,即可为旅客提供娱乐内容,大大改善传统支线航班枯燥的飞行体验。
有趣的是,此次同机的不少旅客(包括媒体和潜在客户)都将ATR42-600的乘坐体验与新舟60进行了比较,普遍认为ATR的噪声更小,乘坐更平稳,客舱内饰做工更好。毕竟新舟60是目前国内121部民航机队中唯一一款涡桨飞机。
一些潜在客户在体验了ATR42-600后,已表露出对这款机型的兴趣。据丽江日报,刚刚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丽江航空(通用航空)就看中了ATR42-600的经济性和适合飞高原的特点,已将ATR42-600列入了备选机型。
ATR中国区首席代表王旗也透露,目前ATR正在和多家公司接触,预计在未来数月内就可能有订单公布。
ATR如何看中国市场
根据ATR的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对涡桨飞机的需求量将达1100架,这些飞机将服务中国高速发展的支线航空和通航短途运输领域。到2037年,100座以下支线航空市场的规模将比现在大8倍。
其中约300架涡桨飞机(包括70架50座机型和230架70座机型)将连通200个支线机场,产生近700条新航线。而800架30座的涡桨飞机将服务于中国通航短途运输市场,连接超过300个通航机场和许多支线机场,开辟近1500条新航线。
这样的预测,与目前涡桨飞机在中国的使用现状,还是存在不少需要增长的空间,这与目前国内支线的尴尬境遇不无关系。
航旅圈曾在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分析,欧美的支线经验对于国内来说可能只是一块“大饼”。美国的交通工具飞机是主流,而我们的主流交通工具则是高铁,我国铁路年客运量是美国的70倍左右。【相关阅读:杰说民航|现阶段大力发展支线航空,为什么是个伪命题?】
而对于国内支线市场是否面临着高铁的冲击,ATR则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支线和短途运输可以对高铁形成补充。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已建成和已规划的高速铁路主要连接人口聚集的大型城市,并能辐射高铁线路上的中小型城市。而对于不在高铁路网内,尤其是西南、新疆和内蒙地区的中小型城市,他们需要通过支线或通航的联结而纳入更广泛的航空和铁路网络。
ATR认为,在连接中小型城市和大型城市的支线航线和通航短途运输中,由于航程短,喷气飞机的速度优势无法发挥,飞行时间仅比涡桨飞机少10-15分钟,但油耗大、且高频次的起降极大地提高了喷气飞机发动机的维修成本。
实际上我们也确实看到,目前国内的支线航线(多使用喷气飞机),即使有着比干线航线更高的基准运价,仍然需要大量的政府补贴才能维持运营。
对于连接国内的中小型城市和大型城市,ATR认为80座以下的飞机更能保证良好的航班频率和适当的经济效益,从而支持可负担得起的票价,并且无需补贴。
ATR市场营销主管伯兰特·帕彭称,中国航司都拥有巨大的喷气飞机机队,干线航线无法完全消化这些运力,因此不少喷气飞机被投放到600公里以内的支线市场。但国内也开始认识到,(依靠补贴)是不可持续的,在不同的市场上使用合适运力的机型,才能实现更经济的运行。
那么,ATR再度发力大陆市场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