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彩虹-7号的性能,很可能是和RQ-180对标,只是两者的设计用途上,彩虹-7号更强调打击能力,而RQ-180增更强调侦察监视。当然,能够打击,自然也可以在弹舱里装上软油箱,进一步增加留空时间,或者安装更多侦察设备。
据设计师表示,CH-7无人机将会在机翼前缘安装雷达,同时机腹可以安装光电侦察装置。由于该机的留空时间非常长,单纯担任打击任务的话,可能有点浪费了航程——除非是用它当“巡航导弹”用,去袭击美国本土的目标。
不过目前让站长感到比较困惑的是该机的发动机推力似乎有些过剩。
美国X-47B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0吨,而推力也不过是一台8吨推力的F110非加力型。
所以,笔者有一些怀疑,要么是彩虹给出的13吨最大起飞重量并非真正“最大”起飞重量,实际起飞重量达到20吨左右,要么其发动机是两台共5吨左右。
但不论哪一个情况,“彩虹7”无人机确实是我国首次开发的此类无人机。在此之前,沈飞设计的“利剑”,比较接近英国“雷神”、法国“神经元”或俄罗斯米格“鳐鱼”,苏霍伊“猎人-B”,都是采用一台中等推力无加力(当然“利剑”还带着加力燃烧室)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0吨,载弹1-2吨。
彩虹7拥有上万公里的航程,走北极航线足以从我国东北地区起飞,单程攻击华盛顿,如果减少载荷,比如只带300公斤的弹头,甚至可以覆盖美国全境,堪称战略无人机。
相比之下,沈飞研制的“利剑”无人机(图为改用无加力涡扇发动机的模型)航程就短得多了,属于战术无人机.而航天科工的“天鹰”飞翼无人机(和北航基于BZK-005开发的“天鹰”没有关系)也是在本次航展展出,它比“利剑”还要再小一些,可能不考虑载弹的问题了。此外国内还有很多企业在研制,或者至少声称在研制类似的小型飞翼无人机,但与“彩虹7”相比,都是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