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张清看来,源于民航业通过实行政企分开鼓励新设航空公司等手段和措施,不断推进民航市场化改革,通过加强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0家运输航空公司,形成了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目前,共有客运航空公司51家,货运航空公司9家。市场竞争使得航空公司更加关注细分市场,由此也带来了经营模式的变化。
深度融入地方经济
随着我国民航机场数量持续增长,机场规模不断扩大,机场建设与管理理念发生转变,机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据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张锐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机场数量达233个。2017年,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运输机场已达32个,2000万人次以上机场19个,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10个。大陆境内运输机场航站楼总面积约为1238.97万平方米。
为提升国内航线网络的通达性,民航局积极引导和鼓励航空公司开拓支线市场,开展短途运输业务,并在青海推行“基本航空服务”试点等。近年来,支线航班量保持高速增长,国内支线航班量占比达到23.66%。
我国民航航线网络逐步完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大型枢纽和成都、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区域枢纽、门户枢纽为核心节点的轮辐式网络结构,以及枢纽之间的空中快线网络结构。
当前,机场建设和运营正在深度融入地方经济。据张锐介绍,从机场区域布局来看,如今机场建设基本以改扩建干线机场为主,以省会级机场建设为重点,一批大、中型机场完成扩建并投入使用。新建机场多为支线机场,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机场布局逐步完善,极大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
不过,民航业发展痛点仍存。虽然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但由于缺乏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低空空域有效开发利用的需要,仍存在与通用航空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为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民航局日前印发《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未来我国将建成由1个国家信息管理系统、7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一批飞行服务站组成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对于未来发展,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表示,要瞄准民航业快速发展需求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继续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补齐空域、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等核心资源短板,大幅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