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修业的角度来看,维修企业的基地扩张要采用网络化的横向协同发展,实现从“平台到规模”的跨越。
在MRO行业内部,独立MRO具有较强的专业品牌优势,利用品牌优势,与航空公司的机队布局、机场公司的能力布局实现协同,实现维修产品连锁化发展,提升产能规模,打造规模经济。在连锁布局的战略中,要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及综合成本差异、所在机场的不同定位及航线资源差异,可以按照“一线枢纽/门户机场发展航线维修,二线主要机场发展大修改装,三四线支线机场发展部件维修”的思路,以通过产业布局的优化实现不同产品体系的横向协同最大化。如Ameco目前已经启动航线、大修、部件维修等基地布点协同,正在规划MRO产业从平台向规模转变,目标是打造与国航系航空公司的基地布局深度融合的共享平台,未来产业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
从MRO厂商的角度来看,MRO要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改造提升生产效率,突破产能瓶颈,实现从“规模到效益”的跨越。
实现MRO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研究传统维修工艺的技术改造,突破维修人力资源和重资产投入的制约瓶颈,主动应用新一代高科技技术,尤其是以ABCD(AI、Block Chain、Cloud Computing、Big Data)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传统维修的作业模式,实现在高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的精细化高效运营,提高投资回报。目前,空客已经在新加坡尝试机器人维修、无人机检测等新技术,汉莎技术也已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Aviatar ,一些VR技术在维修培训、远程维修支援等试用大大提升了MRO厂商的运营效率和维修质量。在新一轮的航空产业链再整合的机遇中,MRO厂商只有获得更多的主动权,才有可能缔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实现从规模到效益的跨越。
改革开发40年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航空产业也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维修业应该主动把握历史机遇,不断加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动参与航空产业链的整合,在“三个路径”上勤耕细作,实现从“内容到平台、从平台到规模、从规模到效益”的三个跨越,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在全球航空维修产业中争取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