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揣测是一种风险
澎湃新闻:GE不担心供应商起来了,出来另外一个企业把它们整合起来,和你们竞争?
王鹏:这个风险不能说没有,但这个风险是可以忽略的。GE这种公司,做这种过度揣测比较少。在市场经济里面,我们不过度揣测,一切都很简单。很多事情做就做了,没做事就惧怕无谓的风险,那你就没法做了。你说美国人没有过度揣测吗?他们也会有,我们要解决问题,就是要把所有问题放在桌面上谈。你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揣测如果敢放到桌面上,我也愿意和他谈。过度揣测是一种风险,如果放在桌面上讲,很多误解和猜忌是可以克服掉的。
澎湃新闻:美国人对华输出技术不是有很多限制吗?
王鹏:我去很多大学里招生,很多人跟我讲:你们GE在中国做的都不是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到底能学到什么东西?我说,有些人总是看到的没有得到的好,得到手里的往往又不珍惜。咱们先不要谈那些核心技术。第一,是有很多出口限制,人家不会给你。第二,中国根本不做这些业务,为什么要给你?我们先把这块抛开。
现在已经给到你手里的东西,做得怎样了?中国人已经拿到的东西都做好了吗?举个例子,我们那么多供应商,我图纸给你,规范给你,你能不能做得出来呢?答案很多时候是:做不出来。我还要派很多工程师去帮他做。你如果把我给你的东西都做不出来,还成天哭着喊着说,因为限制导致我不能发展,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这就是借口。
民营供应商现在出现得多了
澎湃新闻:如何培养供应商,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培养?
王鹏:现在主要的供应商是国有企业,中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企业为主。它们的基础比较好,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供应商是这样。但我们在不断开发新的供应商,现在有更多民营公司进来了。过去想找民营的也没有,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营供应商出现得多了,比例在一点点增加。虽然现在非常少,但你可以看到它们的成长。
像我们做锻件的供应商,就是民营的,做得也很好。你会看到在这些新领域中间逐渐有更多民营供应商进来。我在去发展它们的时候,特别强调,你的原材料要有,航空业在加工上跟别的制造业有特别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多的特种工艺。独立的特种工艺能力要建立起来,对民营企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特种工艺需要企业很多年的积累,民营企业如果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技术加工,没有特种工艺,很难活下来,市场上没有这些特种工艺供应商的资源,民营企业就没办法发展起来。
在我们供应链的发展中,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原材料特别重要,独立的特种工艺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民营经济的进入也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是完整的供应链。
澎湃新闻:你们的技术向供应商提供,是有偿还是无偿?
王鹏:我们基本是无偿的。我们做这件事的动力来源于我们在这个地区制作出来的零部件,价格更具优势,比别的地方采购更便宜,这个采购成本就够我们去养这些工程师了。纯粹依靠道德去约束人,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互利。
我们中国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就看是否有机会去做
澎湃新闻:你们为C919提供了哪些服务?
王鹏:C919发动机系统的集成、试飞和取证工作都是CFM做的。GE在C919中间有两部分内容,一个是推进系统,是我们做的;另一个是航电,我们跟中航有一个合资公司在做。推进系统主要是我们CFM在现场做的,从系统级别的设计一直到试飞、取证。我们目前在C919上做得比ARJ21做得更多了。发动机外短舱的结构设计,是我们在中国的团队去做的。发动机外围管路设计也是我们中国团队设计的。(CFM由GE与法国赛峰集团合资成立,是世界领先的民用飞机发动机供应商。——编注)
2008年我接手这个团队的时候有22个人,人少、能力很有限。我从那个时刻想,我们怎么进一步发展。2010年在美国开一个全球各个地区分工的战略会议,有三个主题,一个主题是制造,一个主题是发动机设计,一个主题是飞机的系统。我们做制造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当时只邀请我去制造的分会场。我想我们不去争取,怎么有机会进入另两个领域?我就带了两个人去,放一个人去参加发动机设计会,一个到制造的会,我本人到飞机系统的会议。
大家就在会上介绍自己的能力是什么,当时有印度团队讲,他们怎么怎么厉害,当时印度团队已经四五百人,波兰当时三百多人,墨西哥是六、七百人,我们跟他们根本没办法比。他们都讲怎么怎么厉害,等他们都讲完了,我说我们要讲两句。在飞机系统领域中,我们团队的能力是零,我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但要考虑中国研发中心的能力,我们就不是零了,我就上面画了个圈。如果考虑供应商的能力,我们就更大,所有全球工程团队所在国家里,只有中国可以做飞机、做火箭。我们GE中国团队现在能力为零,是因为之前没给我们机会做,如果给我机会,我一定会把能力建立起来。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GE高管:中国做不出航空发动机不是制造技术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