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述两个城市,重庆、长沙、郑州、武汉、昆明等地都野心勃勃,都想要通过开通国际航线的方式来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王疆民表示,航线的开通一般都有一个培养期、以及前期的投入都会有较高的成本,尤其是一些中小航空公司,客源比较单一,且航空运输受季节客源变化影响比较大,降低成本是航空公司经营的一个重头戏。为了培育市场,地方政府补贴可以说是及时雨,当然地方政府补贴也是考虑到航空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两方面合作,实现共赢,看上去十分完美。
利弊暂无定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对航空业的热情很高,航空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有望继续增长,不过,由于实施补贴的数额和时间都有限,这种通过开航线来促进招商引资的方式,也很难有稳定的长久效果。
王疆民认为,关于地方政府补贴航企利弊如何,应分开来说。我国是后发航空市场,当初一些中小机场都是改革开放前建设的,在当前经济市场发展中,并没有能发挥出效用,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当初建设的目的与现在市场不相匹配,为了利用好资源,所以地方政府也通过补贴的方式,希望能改善其功用。但这是否能改变这些机场的功用,以及可挖掘出其潜力,目前还没有定论。
对一些航空公司而言,王疆民表示,可以理解地方政府希望开发旅游、打造空港经济、引进航空运输等目的。其中的利弊目前还不能一言以蔽,但地方政府做出补贴规划时,肯定是能实现收支平衡的,这种收支不能只看航空一个方面,而是要从当地整体经济区看。从许多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看,航空补贴是利大于弊的。毕竟修机场成本要低于标准公路和铁道运输,而为其服务的配套体系却能带动很大一片经济发展。
航空业具有其特殊性。其是一个高端产业,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是其特点。王疆民表示,目前欧洲许多大航空公司仍是国企,当然,这不意味这些航企还有国家补贴,而是国家对它们的掌控还是有必要的。其他国家航空公司,包括中国在内,国家补贴也是在所难免的,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当然,现在国内四大航已经形成了规模网络化经营,盈利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有国际航线补贴,恐怕也是国家作为引导性需要给予补贴,而非为了维持。
目前,国内航企国际航线盈利能力与国外一些知名品牌航空公司相比,盈利水平相对较低,问题还是出在经营水平相对较低,内部成本高,业务创新不够,同质化竞争造成价格战和运力战,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国内航空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来源:中国经济信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