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18-07-14 21:47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这样的创新,在歼20身上有很多。通常研发一款新机,采用的新技术一般不会超过30%,三代机采用的新技术一般超过60%,歼20的新技术含量更高,许多新技术几乎要从概念起步。这一跨越的背后是一代代航空人对祖国航空事业满腔热忱和执著追求的薪火相传,也是研制团队不断追求极致的创新实践。

40多年来,从歼9、歼7C/D到歼10、“枭龙”系列、歼20,从白纸算尺、铅笔画图到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航空人用理想、信念、坚守与奉献,一次次拉近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的距离。


“在未来的世界航空装备制造业格局中,是别人根据我们的装备来调整自身装备发展目标,而不是相反。”远眺前路,杨伟给自己和团队设定了更高远的目标……

自主创新 永不止步——访歼20总设计师杨伟

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后,服役情况一直备受关注。这型战机在自主创新上有哪些特点,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有哪些启示?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歼20总设计师杨伟。

记者:此前,您的一封写给2035年的歼20的信受到军迷热捧。为什么选择2035年这一时间点?

杨伟: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保卫祖国的空中利器,2035年的歼20,一定是骨干中的骨干。当然,我们一定会不断向前发展,奔着未来需求,研发新的型号项目,这是我们作为装备研发者的使命。

记者:歼20的成功研发给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方面带来哪些收获?

杨伟:歼20的成功研发带动相关行业、研发体系、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我们独立自主走完了一条新一代战机自主创新路,这一点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另外,我们在研制新机的复杂艰巨工程中,锻造出一支高素质、能战斗、敢创新的全体系工程研发队伍。

记者:我们的研发团队如何保持创新激情?

杨伟:我们创新的激情来自于我们所从事事业的地位。国家把最好的战机研发交到我们手上,就是把国家未来空中安全的重任交给我们。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们团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如今,我们团队不仅拥有一批经过多个型号锻炼、工程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优秀科技人才,而且拥有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一大批“70后”“80后”成为技术骨干,他们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和希望。

记者:我们了解到,歼20在研发时就让空军飞行员参与其中,入列后得到飞行员一致好评,您对此有何评价?

杨伟:飞行员对战机每个系统都有所了解,这是飞行员的优势。飞行员参与研发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做法。作为一新型飞机,在这么短时间,被这么多飞行员掌握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充分证明我们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记者:歼20的研制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有哪些启示?

杨伟:歼20在军民融合方面取得很大发展,比如歼20使用的一些材料,都是民营企业生产的。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大型军工工业体系,不仅需要高新技术,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民营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要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的参与通道和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策法规、采购及技术需求等公共信息交流。

记者:适逢建党97周年,请谈谈如何看待党员在科研战线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杨伟:在研制战线,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认为党的建设和整个单位的建设密不可分。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本身就是党的事业,也是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当整个团队为党的事业、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时,党组织自然起到重要的领导作用,党员也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意愿、国家和人民的意愿,贯彻到每个党员和职工心里,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的重要法宝。

记者:下一步,歼20还会有怎样的创新和发展?

杨伟:随着歼20列装部队,我们一方面会大力支持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会进行系列化发展,不断提升飞机作战能力。同时,我们更会积极探索跨越式发展途径,着眼未来战争需要,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和再探索,确定我们下一步的方向与路径。歼20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在战机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征程上,我们会一路前行,永不止步。

王阳:铿锵玫瑰战长空

航电武器系统,被誉为战斗机“大脑”,是体现其作战能力的标志,系统优劣直接影响型号研发的成败和战场博弈的胜负。在常人眼里,这应是一个男人主宰的世界。而成都所航电武器领域,有一位女性副总设计师,她就是新机任务系统的主管总师王阳。

“我很幸运,一工作就遇到好导师、好师傅。”王阳曾是我国三代机航电武器领域的元老之一、成都所原副所长蒲小勃的在职研究生。分配到航电系统室后,她又跟随技术专家林奇,从事歼10飞机航电系统改进升级和歼10双座机航电系统研发。

多年来,王阳的世界,就是战斗机座舱里的那一方天地、屏幕上的一个个符号、后台系统里那一串串代码。

在这一方天地里,王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用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同样在这一方天地里,王阳参与歼10系列飞机和多个无人机航电系统的研发工作,成长为我国航电领域为数不多的领军型专家,也被赋予研制新机任务系统的使命。

王阳认为,“智慧”的“大脑”要能解决问题才行,只有任务系统与导弹完美无缝交联并击中目标,才能说明这个任务系统是成功的。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国防报》报道:铸长空“威龙” 挺大国脊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