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说有什么是他刻意为之的,那就是读书和学习。
读中学时,尹泽勇捡起《趣味数学》《趣味物理学》就不愿丢掉,至今回想起让他受益匪浅的是那时候啃下来的《形式逻辑》和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
看似简单的“三段论”等逻辑思维规律,潜移默化地成为他工作方式的一部分。至今,他都坚持作为型号总设计师,一定要到科研一线去。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才能出真知”。
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他到国外某试验现场出差,与同事们发现和处理了几个技术障碍问题。“不到一线,就很难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有切肤之痛,很难深层次掌握存在问题背后的实质。”尹泽勇说。
相比于说什么,尹泽勇更愿意多做,但采访中非让他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将鲁迅小说《立论》里“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片段信手拈来。
他告诉记者,做科技工作要努力坚持说真话、说实话,努力避免说假话、说虚话。航空发动机人要脚踏实地做事,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敢于创新,要防止像《法门寺》中的“贾桂”那样“站惯了,不想坐”。当然也不应当去做“永动机”式违背基本科学定律的虚假“创新”。
工作地点从长沙到株洲,从株洲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回到北京,如今刚卸任国产大飞机C919用CJ-1000发动机总设计师,又负责起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中航空发动机工程的技术工作。
——半个世纪过去,尹泽勇的工作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他振兴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初心始终如一。
7月1日,中国航发召开庆祝建党97周年大会,大会上,人们见到他熟悉的身影,有人惊诧道:“尹院士怎么赶来了?”
就在此前半个月,尹泽勇一直在外奔波。先是在国外,曾在两天内驱车往返1000多公里访问多个研究单位,回国前后三四天内辗转于国外和上海、株洲、长沙、北京多地,没有人想到他会赶回来。
尹泽勇说,这个会很重要,理由还是那一个:人生苦短,要抓紧做值得做的事!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