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18-03-23 15:13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苏-27的固定武器选用和米格-29一样的30毫米AO-17双管机炮,导弹也采用同样的R-27 、R-73和R-60M ,两机的不同处在于挂载导弹的数量上。由于最初是把苏-27作为截击机来设计的,因此,它虽然有8 吨的载弹量,但只能挂载无制导炸弹和火箭弹。挂装的导弹也根据空军的要求进行了改变。到最后,苏-27可以使用R-13M1 、R-14 、R-60和R-73四种近距离空空导弹,以及R-27ET 和R-27ER型中程空空导弹。原来准备使用的AO-17机炮通过了地面测试,但随后被放弃,而采用了重新设计的30毫米TBK-687单管机炮。1977年完成了TBK-687的全尺寸模型,1983 年正式命名为Gsh-301,装备苏-27和米格-29 ,而AO-17 机炮在1982 年成为了米-24P 和苏-25的标准武器。AO-17 和Gsh-301 的炮弹可以通用。

到了1975年,苏-27的初期设计工作终于结束了,空气动力结构、机体设计已经完成,基本设计思路也已经找到,是制造原型机的时候了。在长长的挑鼻内是雷达舱。座舱及风挡内可以看到360度全向视野,另外还有一个后设备舱。前起落架被安装在座舱下、红外传感瞄准系统安装在座舱正前方的机身下沿中轴线上。两台发动机被安装在机身下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的发动机舱内,发动机舱之间的空间可以用来挂载空对空导弹。为了能让发动机在各种速度和高度上都能在最好的状态下工作,进气道被装在机翼边条翼下,并安有进气导流板,以控制在各种角度上 的进气量。飞机总共有8个武器挂架:机身下发动机舱之间有2个、进气道下各有1个,每边主翼下各有2个,除了主翼下最外侧的挂架只能携带100千克级的近距格斗导弹外,其他挂架都可以挂载250-300 千克级的远程空空导弹。

尽管制造中的原型机比设计指标中的更大,更重,飞机的基本性能却没有大的改变,如正常起飞时翼载为375千克/平方米,起飞推重比1.15也与设计一致。飞机的空重为14 300千克,在挂载武器并装上正常的燃料(5 300千克)时起飞重量为22100千克,满载燃料时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5700千克。机长1 9.65 米,翼展14.7 米,机翼面积59.4 平方米,在地面上的飞机高度5.87 米。


试飞定型

由于AL-31F发动机尚未完成,T-10-1只能使用AL-21F-3涡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比AL-31F更加笨重、功率更小、效率更低。但这并不影响T-10-1在1977年进行首飞,1978-1979年,AL-31F投入大批量生产后,T-10才使用了新的发动机。试飞工作在试飞组严格监督下开始了。在通过了地面测试和高速滑行测试之后,试飞组给予了试飞许可。

1977年5月20日,在苏霍伊设计局首席试飞员、苏联英雄瓦拉米尔·伊留申的驾驶下,T-10-1(机头号10 )首次冲入了蓝天。随后,试验了新型战斗机的操控系统。当时,T-10-1还没有安装火控系统。在以后的8个月中,T-10-1进行了38 次飞行(到了1985年,T-10-1圆满地完成了它所有的飞行任务,被送到莫斯科附近的莫尼诺空军博物馆保存)。1978年,苏霍伊设计局制造了另一架原型机T-10-2 ,它的飞行测试由耶夫格尼·索诺约夫进行。1978年7月7日,索诺约夫驾驶它进行中、高空飞行项目的测试,当他在11000米和5000 米飞行时,一切都很正常,但当他下降到1 000米高度准备测试一下1000千米/小时速度下的性能时,飞机的过载一下子高得超出了他的预料。飞行员立即向前推杆试图保持飞机的平衡,这使飞机的过载立即变为-8G。这些无意义的努力没能挽救他,飞机的动能损失之快超出了飞行员的想象,飞机坠毁在地面上.这次事故促使苏霍伊设计局为苏-27加装了电传操纵系统。

苏霍伊设计局又开始制造第二批的两架T-10-3和T-10-4。与此同时,留里卡发动机设计局也加紧为T-10-3、T-10-4 制造AL-31F 发动机,不过,发动机还不是正式的生产型,而是AL-31FN。等到T-10-3、T-10-4制造出来,AL-31FN 也完成了,并被迅速地安装在T-10-3、T-10-4 上。1979年3月,T-10-3 的组装完成,试飞员还是瓦拉米尔·伊留申。但完成了地面测试之后,试飞组和试飞员都不批准它上天,因为运来的AL-31FN存在缺陷。最后,大家的结论是必须将发动机送回去改进。留里卡设计局立即展开改进工作,改进了这些缺陷。1979年8月23 日,伊留申完成了T-10-3 的首次飞行。1个月后,装有雷达的T-10-4 也被运到机场,用于雷达系统的测试。

至此,已经有4架原型机参加试飞计划,第一批预生产型也即将投产,似乎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在1979年11月发生叙利亚6架米格-23与2架以色列的F-15A对抗事件,结果是米格机大败。空战过程分析出来后让苏联大为吃惊,F-15的空战性能远超过原来估计。

另外,通过由波兰间谍马里安·佐查斯基搞来的F-15性能资料对比,设计师发现T-10还不能与它的竞争对手相比,很多地方仍处下风。这无疑对花了10年时间费尽心思的苏联人来说是个沉痛打击。究竟是把中等水平的飞机推向生产线,还是继续改进呢?担任项目总设计师的西蒙诺夫坚决反对将现有布局的飞机批生产,他认为现有方案存在着不可原谅的缺陷。由于发动机和机载航电设备需要进一步改进,而改进后的设备重量将增加几百千克,使总重量超重,并使飞机重心前移,从而丧失静不稳定布局的优势。计算和模拟空战也表明,现行状态下的飞机与美国同类飞机相比没有优势。可是改变这些缺陷谈何容易,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一种飞机。尽管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但西蒙诺夫显示出非凡的勇气,他说:“如果没有战争,谁也不知道它的平庸,但我们的武器应该拥有最高的水平”。西蒙诺夫冒险采取措施,对飞机结构进行了大改,但不久他却被调离原来岗位。

西蒙诺夫顶住来自工厂、研究所内部外部、政府领导层的压力,为了设计出最完美的飞机下令从头来过,几乎重新设计苏-27。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按新要求制造的T-10S,与T-10有较大差别。

按新要求制造的T-10-7和T-10-12被命名为T-10S-1和T-10S-2。T-10S与T-10相比改进很多,主要是飞机气动布局做了重新设计:加大机翼面积、减小后掠角、除去翼刀、将弧性的翼梢改为方形并加导弹发射轨、后缘襟翼和副翼改为单一的襟副翼并增加了计算机控制的前缘襟翼、减速板从机身下方改为与F-15一样的机背减速板;进气道改进:为了避免引擎吸入跑道上的杂物,前起落架向后移到两个进气道之间,进气道内也加装防杂物吸入的网状隔板;发动机舱重新设计:机匣由发动机底部移到了上部,这样双垂尾也得挪个地方而放置到两个发动机外侧,而尾喷口也变为可调式;以上几处改进使得飞机的横截面面积大幅减小,综合提高了苏-27的机动性、速度、航程。其他诸如机头、机尾、座舱、起落架等许多地方也作了明显的改进。

改进工作与原型机试飞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当T-10-1试飞成功时,全新改型机也开始组装。1981年进行了飞行试验,由于改动太大,原来准备批量生产的设备均无法用于改型飞机,一直等到1982年初,在共青城才结束了结构加强型的苏-27批量装配准备工作。而米格-29已经于1983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各种压力下,苏-27面临可能流产境地。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苏-27战斗机详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