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需要,合格证持有人应对特定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情况验证后决定是否开放使用。
为什么以前国内坐飞机必须关机?
飞机上对手机的禁令最早始于1991年,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出台规定。
实施这项规定的原因有:
1、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会影响手机的地面基站系统;
2、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 。
然而到目前,还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使用手机造成飞机通讯、导航干扰的案例,也没有明确的实验可以证明干扰的危害。
出于安全考虑,中国过去一直对飞机上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持保守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通信情况比较复杂,三个运营商的电信制式、通信频道均不一样;其次,是存在数量众多且未经工信部审批的山寨机,这些山寨机的“飞行模式”未经严格测试,是否真的能够屏蔽一切信号收发无从而知。所以,飞行期间手机关机无疑是最稳妥的一种方式了。
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国外陆续开始放开“飞行模式”。早在2013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就正式解禁了“旅客禁止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法规,国外许多航空公司都开放了电子设备使用的权限,比如阿联酋航空,旅客只需打开飞行模式,即可使用手机。
而中国民航局在PED(便携式电子设备)对飞机电磁干扰方面的研究与政策也在跟进中。2017年,中国民航局在《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时放宽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使用限制,允许航空公司为主体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也就是,以前是政府明令禁止不能用!现在,政府把这个权力交给航空公司来评估。2018年1月16日,《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予以公布,认为开放机上PED使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授权航空公司不是放任不管。首先需要在飞机的技术上达到一定条件,谨防因为使用电子设备造成的风险。另外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经民航局审定通过后,逐步开放手机使用权限。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手机放开是大势所趋,但是绝没有那么简单和迅速。
我们真的需要在“天上”刷手机吗?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交平台,德国数据统计公司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天刷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位居世界第二,如果按每天清醒16小时计算,国人平均一天要看150次手机。
很多人对手机依赖严重甚至上瘾,“低头族”也成为社会的通病。手机的功能已经大大地吞噬了我们的工作以及休闲时间,屏幕也让许多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变得稀疏而淡漠。
我们也习惯了在地铁、公交、高铁各种交通工具上低头捧着手机,但我们忘了,其实那几小时、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有其他的度过方式。
对此有网友就感叹,
“其.......其实,坐飞机被强制关机也挺好。”
但也有不少网友
拍手称快
还有部分网友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人们失去了远离手机的最后一块净土!我们真的需要在飞机上刷朋友圈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