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8-01-06 21:41来源: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对欧洲航企来说,2017年是动荡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欧洲苦苦挣扎的航企正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先是意大利航空,然后是德国柏林航空、俄罗斯维姆航空、英国君主航空,最近是瑞士达尔文航空、奥地利尼基航空……
 
在这些航企中,意大利航空、柏林航空、达尔文航空曾经是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股权联盟的合作伙伴,其分别持有这3家航空公司49%、29%、33.3%的股份。意大利航空在过去10年中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但其较高的单位成本更是难敌低成本航企的竞争。柏林航空虽为德国第二大航企,但在过去6年累计亏损20亿欧元,净债务达12亿欧元。在阿提哈德航空停止注资后,这两家航企便先后宣告破产。而在阿提哈德航空出售其持有的达尔文航空33.3%的股权几个月后的2017年底,达尔文航空也以财务问题为由宣布破产。
 
英国第五大航空公司君主航空的情况也不例外。在过去的3年中,君主航空获得了两次紧急注资,后因西亚、北非局势不稳,转而进军西班牙、葡萄牙航空市场,但始终竞争不过当地低成本航企,再加上英镑贬值、管理不善等因素,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同样地,面对艰难的经济形势,俄罗斯维姆航空因资金短缺宣布破产。
 
毋庸置疑,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来自低成本航企的竞争是欧洲航企出现破产潮的一个重要诱因。数据显示,低成本航企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从2002年的9%提高到了2017年的43%。市场分散、竞争激烈是欧洲航空市场的一大特点。欧洲的航企数量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根据OAG的统计,欧洲一共有217家航企,而北美只有100家。美国六大航企提供了美国国内市场90%的运力,而欧洲六大航企只占有欧洲内部43%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实力较弱的航企退出市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虽然破产潮给员工带来了伤痛,并在短期内影响了大批旅客的出行,但最终有望在欧洲形成数量更少、实力更强的航空集团。这一轮破产潮不仅减少了市场上的竞争者,还为那些实力强大的航企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他们有望获得这些破产航企手中的飞机、人力、机场起降时刻等优质资源,并进行整合。
 
在意大利航空宣布破产之后,有7家公司向意大利航空抛来了橄榄枝,包括瑞安航空、易捷航空和汉莎航空。当然,柏林航空也成为投资者争相表达收购意愿的抢手货。汉莎航空已确认接手柏林航空81架飞机和约3000名员工,易捷航空也宣布将收购其25架飞机。2017年底,IAG已接收了君主航空在英国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起降时刻,并就收购尼基航空进行了独家谈判。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2017年全球航空市场回顾:航企“谋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