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9 15:07来源:安青网 作者:中国航空
货量上,最早“中欧”开通的时候还只有41 个集装箱,“现在则是50 个集装箱,结果还经常爆仓,货物装不下,因为50 个已经是上限了。”另外,货品也更加丰富了,“包括服装、家具、医疗器械、甚至自行车等,品种越来越丰富。”
该负责人还表示,合肥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为12 个中欧班列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城市和23 个主要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合肥正在打造国际内陆港,“合肥北站货运中心,也在申报一类口岸。”据介绍,成为一类口岸后,通关通检条件将更加完善,企业也将享受到更多政策,从而让更多企业愿意搭载中欧,“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辐射更多区域,比如中部区域,甚至西部一些省份。”
目前“中欧”最远的终点是德国汉堡,“我们也会积极探索,将‘中欧’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区域。”
水运
郑蒲港迎来首艘停靠的外籍货轮
今年7月5日,自印尼布敦岛布通港出发的越南籍货轮“海豚15”号抵达马鞍山郑蒲港,货轮上满载着印尼布敦岩沥青有限公司发来的4700吨岩沥青。这是首艘停靠该港的外籍货轮。
岩沥青是一种重要的铺路材料,以往这家公司想把岩沥青销往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必须先将货物运往福建泉州港,再通过陆路运到内陆省份。如今海运直抵郑蒲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布敦岩沥青有限公司在马鞍山郑蒲港新区设立了贸易公司,并将其作为中部地区货物销售的分拨中心,目前年发货量达2万吨。
2016年9月,马鞍山口岸郑蒲港获批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获得了“国际通行证”和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并已列入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的国家标准,打通了中部地区外贸货物进出口通道。现在,郑蒲港已经开通了至合肥港的“天天班”,连接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地区,增强了安徽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开通“郑蒲港-泉州-广州”皖江港口第一条集装箱干线直达出海定期航线,将皖江直接与沿海连接,已有两艘分别为8000吨、6000吨的海轮定期直达;目前,郑蒲港已成为长江“水水转运”节点港,初步实现了江海联运的枢纽港地位,有力促进了长江内陆省份实现直接出口、直接进口。
我省将拿出400亿建设航道港口
我省近日发布《安徽省水路建设规划(2017~2021年)》,提出将投资400亿元建设航道港口,预计到2021年安徽省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9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7.2亿吨、290万标箱。
港口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物流节点及贸易载体,在促进国家战略落实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紧锣密鼓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长江沿线港口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安徽省内水运比较发达,长江黄金水道、淮河干流航道横贯东西,规划的发布将为安徽省内航道港口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并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省内河航道总里程6613公里,通航里程5729公里,航道枢纽97处,其中具备通航功能的49处。全省三级及以上航道842公里,占比达15%,主要是长江干线、淮河干流、合裕线、芜申运河等航道;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共1428公里,占比达25%。同时,根据对全省内河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到2021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约为6.2亿吨,2017~2021年,年均增速为4.36%。
此次规划提出,将投资400亿元加快航道建设,推进长江干流整治,配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共建皖江深水航道,基本实现10.5米维护水深常年到芜湖,7米维护水深常年到安庆。同时,提升淮河干流通过能力,整治淮河航道,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实现江淮航道沟通,构建全省“一纵”航道主骨架,并加快支流航道整治,改善涡河等支流航道通航条件。廖根海 记者 祝亮 文/图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
以合肥为中心畅通水陆空对外开放大通道正在形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