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公司 >

时间:2017-09-12 13:27来源:未知 作者:航空网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二是时刻资源过度利用。2017年,首都机场的时刻利用率约为98%,高峰时段最高起降达到了103架次,远超时刻容量标准的88架次。时刻资源过度利用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运行冗余度降低,特殊天气或者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不足,导致大面积和长时间延误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三是地面资源亟待补充。国内大型机场普遍存在“规划跟不上变化、设计赶不上实际”的问题,首都机场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9439万人次,超过现有规划设计容量8200万人次约15%,实际起降达到60.6万架次,超设计容量50万架次约20%。超负荷运行带来的主要后遗症,就是基础设施和地面资源的改造和补充,难以跟上发展步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停机位、跑滑系统、安检通道、保障车辆等关键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首都机场的运行效率提升。

第三点、提升航班正常率应精准施策

提升大型枢纽机场的运行效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对于首都机场这样一个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的机场来说,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外部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眼睛向内、措施向下;小步快跑、有限解决”,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实的措施、最快的方式,取得最优的效果。我们也开展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一是完善大平台。一方面,首都机场加强运管委、安委会、旅促会、新宣委四大外部平台的协同联动,增设联席单位,提升运行协作水平。另一方面,首都机场成立了面向内部的“首都机场运行品质提升委员会”和安检效率提升、科技信息应用、协同机制完善等10个专项工作组,集中攻坚运行短板。通过内外协作,交叉融合,切实提升运行效能。

二是共享大数据。运行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将极大地推动各保障单位的运行协同,进而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目前,首都机场在民航局的统一部署下,借鉴世界先进机场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方法,即基于“协同”理念的A-CDM和CDM运行模式,联合各保障单位推进生产运行数据的全面共享,加强机场A-CDM系统与空管CDM系统的协同运行,不断提升常态运行水平和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补充大资源。针对资源紧缺的现状,首都机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增补力度,开展了两期停机位增补工程,完成了中跑道大修,加快安检资源的补充和改造,推进了跑滑系统优化的研究。同时,积极增补摆渡车、牵引车、客梯车、除冰车等核心地面保障车辆,推出与之相对应的增设保障车道、减少停止点位、提升运行速度标准等方面的配套措施,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政策的推动,助力运行效率提升。

四是推动大创新。为了进一步借鉴行业先进做法,一方面,首都机场正在加紧推进航空器机坪管制接收工作,明确责任主体,成立专门队伍,加快前期筹备,尽早实现接收。另一方面,首都机场正在积极引入第三家地面代理公司,通过改变现有两家地面代理公司的经营保障模式,切实加强市场竞争,提升地面运行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首都机场关舱门正常率同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但是整体航班正常率提升还不够明显,可以说“一直在努力,结果不给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下一步,首都机场将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全力以赴提高航班正常率,努力做好“一增一减”:“增”就是增加运行资源,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内部挖潜,确保跑滑系统改进、机位资源补充、摆渡效率提升等关键流程和重要环节取得新突破。“减”就是调减航班总量,全力配合局方,积极优化航班时刻,重点提高“早高峰出港和晚高峰进港”两个关键时段的运行冗余度,力争航班正常率取得明显改善。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全力以赴提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班正常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