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专业人士指出,以登机桥及桥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为例,该设备专业、昂贵,过去一直由内部单位进行日常操作使用,而维护保养以外包形式由专业公司负责,且作为新设备,厂商有免费维保期。“现行方案回避了免费维保期内的权益,花了冤枉钱,而且日常操作和硬件维保根本不是一回事。”他进一步指出,白云机场将包含核心业务、基础功能性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进行外包,其中蕴含的系统性风险着实不小。
“在这次外包项目中,就有弱电信息类多项招标,问题很大。”另一位专业人士解释称,机场为旅客提供的是一整套服务,分工细,逻辑紧凑,对内部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个环节都很关键,一个环节出错可能会影响全局,比如行李系统出错,将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甚至整个机场的瘫痪。
1998年7月6日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时,由于机场电脑出现故障,接着登机航班显示屏失灵、离港班机显示屏失灵、离港行李输送带失灵、抵港班机显示屏失灵、行李认领处显示屏失灵,以及行人扶手电梯失灵,乘客怨气冲天,接踵而来的故障,令香港新机场在刚开始运营的十几天内,出现物流货运瘫痪状况。据统计,仅货运一项就损失多达300亿港元。
“据了解,在国际机场中,像白云机场这样将项目细分成30多个进行碎片式招标,此前并未出现过。”前述专业人士表示。而白云机场内部人士的质疑是,招标碎片化的产生,或与“切割蛋糕”有关,蛋糕切得细,能照顾不同的利益群体,也为少数人员进行灰色操作留下空间。
对此,记者6月16日联系姜书伟,在听明记者身份后,他以不接受采访回应,并挂断电话。(来源:《华夏时报》 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