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以往的业态,新增的业态带有很强的体验性质,我们称之为体验性业态。体验性业态联结了旅客需求的航空属性和商业属性,使得旅客的航空出行便捷而有趣,而且吸引旅客消费的可能性更大。从整体来看的话,这些变化符合了零售业回归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趋势,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企业提供独特旅客价值的工具,其中线下业态在满足体验性需求上更具优势。因此,未来候机楼商业规划将会以旅客体验为核心。
业态的丰富性不但带来旅客体验的丰富性,也带来了商圈盈利模式的丰富性。机场如何合理搭配、引入介于二者之间的体验模式,并基于此设计盈利模式,成为在候机楼商业规划方面的新课题。我们可以从零售业的案例,以及国内诸多机场的实践一窥端倪。
正佳广场的体验式购物
广州的知名购物中心正佳广场是最早贯彻“体验式消费”模式的商场,以体验式主题购物乐园进行设计和定位,目前是国内最活跃的购物广场之一,每年人流量达到5000万人次,销售额等经营指标增长迅速。正佳广场中体验式业态占到了51%,而且这一比例还将会增加。在此以儿童购物的设计来看正佳广场如何将通过购物和体验的融合实现商场的盈利。正佳广场先是斥资建立了大型室内海洋馆和科技馆,并引入反斗乐园、科乐多少儿科学教育等游戏和早教服务,以这些体验业态吸引消费者。然后在这些业态的周边放置玩具、服装等零售业态,引入玩具反斗城和30多家儿童服饰零售品牌,儿童区外围则是聚集着麦当劳等餐饮业态。虽然体验性业态占用的商场面积大,租金贡献率低,但却有效的吸引了人流,并且实现对周边零售、餐饮业消费的提升。
浦东机场的文化商业
浦东机场作为国内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充当着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对外门户,所以一直致力于打造机场的文化特色。从2010年起,就持续投资候机楼人文环境艺术项目,在机场各区域陈列壁画、雕塑和陶艺作品200余件,同时定期推出文化艺术活动、旅客文化体验活动。商业上则是引入“汉石斋”、“江南集锦”、“PANDAQ”等文化品商店,与文化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打造机场的文化商业。2013年上海博物馆商店的进驻,则进一步提升了浦东机场的文化商业元素,受到了旅客的极大欢迎,商品销售旺盛。像这样的文化品商店虽然仍以销售为主,但其本身陈列的商品就能给旅客文化体验,因此,一方面加强了候机楼内旅客的文化体验性,另一方面通过与文化体验活动的相互配合,也增加了商店的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