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低成本航空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判别。“一个角度,对于航空公司成本很低,另一个角度,从服务来讲,其效率是很高的。”他指出,事实上,国内一些二、三线机场的候机楼目前基本能达到这样一个标准。
“虽然对低成本航空的扶持力度开始加大,但目前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依然面临较多的审批与调控,飞机的引进受限,飞行员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存在瓶颈等问题。”此前,有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人士向记者坦言,与亚洲航空相比,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发展速度要慢很多。
“类似亚洲航空的低成本模式未来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目前还无法判断,同样国内的航空公司要实现低成本也可以尽量去做,将来做得怎么样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消费者评价如何,另一个就是能不能存活下去。”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